
1261个字 阅读时长:3分钟专业的股票门户网站
中产先生 | 洞见时代发现价值讲述生活
留给时间吧。
逆着舆论写文章是有风险的,现在大家习惯哄着读者,或者标榜为读者发声,但有些话还是要说一说。
再来说说西贝。
西贝的品质不差,这是一句实话,贵不贵,好不好吃在其次,但它并没有能力去扭转整个市场对中央厨房或者说预制菜的观感。
西贝的老板看起来很不忿,他可能懂行业,懂供应链,但是不懂舆论,他的对手盘,并不是,而是那些被煽乎起来骂西贝的人。
他们大部分人,我不敢说全部,基本上是不吃西贝的,就跟当年支持在撒尿的,都不吃海底捞一样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,因为很多人普遍标榜的是路边小炒或者老乡鸡,认为它们比西贝 不知道 好到哪里去了,其实但凡吃过一次西贝,哪怕像我这种不太喜欢西北菜的,还觉得西贝性价比不高的,都不会这么说,太露怯了。
面对这些人,不管做什么,都无法说服他们,自证清白是徒劳的,如果还像西贝老板想要教育他们,更是犯了大忌。
其实消费者并不懂行业,不懂供应链,判断更多来自情绪和感受。
比如诟病最多的:
很多人认为保质期是2年的冷冻西兰花,就是要吃存放了2年的西兰花,多少人被这种说法误导,根本没有供应链概念。
一个西兰花,如果2年才吃的话,大家算过仓储成本吗,我觉得仓储成本基本可以去菜市场买一三轮车西兰花了,如果西贝消耗速度这么慢,早就关门了。
还有就是为什么不去菜场买新鲜的西兰花,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农药残留,如果儿童餐饮检测出农药残留,大家知道这是多大的食安问题吗?
另外就是冷冻,其实高端超市基本不卖冷鲜的,冷冻才健康,因为零下40℃的急冻就可以防腐,不需要添加什么防腐剂。
再比如,国家收储的猪肉,一次几万吨,一年从阿根廷、巴西进口过来的牛肉,难道把牛运过来现宰? 都是冷冻然后解冻的。
这是一个餐饮行业的技术进步,损失了一点口感,却解决了效率、安全和保留了大部分营养,没想到现在成了诟病的原因。
换句话说:
大众餐饮的食品安全问题,只有规模化、标准化和流程化的餐饮体系才能解决。
那些街边小炒,才是食品安全最有问题的地方,看到很多人拉小炒店来踩西贝,不知道要说什么。
消费者不知道这些,没关系,因为不需要知道,这些行业标准的事情,本来就是从业者和监管部门要操心的事。
但就像小六子的结局一样,吃了几碗粉已经不重要了。
大家骂了,发泄了情绪,西贝是死是活,并没有多大的关系,其实换成东贝、北贝或者南贝,都一样,大家经济压力大了,你贵就是原罪。
还有那些在舆论风口浪尖,冒着被骂的风险去挺西贝的餐饮企业,我觉得也不是资本的心心相惜,这件事发酵到现在,其实已经不是西贝一家的事情,而是整个餐饮行业的事。
换句话说,在规模化的大众餐饮消费领域,已经找不出大众观念里的纯现制菜(现杀现切现炒) 了,原因也不是大家理解的那样 。
这个事情发酵到现在,光靠餐饮行业也没办法了,如果有关部门不介入的话,对整个餐饮行业的打击都是很大的。
不展开了,就像上面说的,吃了几碗粉不重要了,留给时间吧。
反而是罗永浩,我觉得挺那啥的:
我作为他的老粉,目睹了他砸西门子,到全国开理想主义者演讲,再到锤子手机,当然他搞直播之后,我就没关注过了。
他肯定是懂行业的,也是懂供应链的,至少比普通人懂更多,比餐饮行业复杂十倍以上的手机供应链,他都门儿清,特别是他前段时间号称花了十几年时间研发了一款方便面,他不可能不知道中央厨房和预制菜的区别。
然而他挑起的这场舆论:
却利用了人们对行业的不了解,特别是对价格的敏感。
挺不地道的。
而且他并没有秉持自己一直标榜的逻辑思维:
这几天,我看他一直变换着自己的论调,从预制菜恶心,到不反对预制菜,然后又变成预制菜要透明化,还拉老乡鸡给自己佐证。
基本上,你是跟不上他思维的,你说A他说B,你说B他又变成C,大家一直说西贝的公关不行,其实没有公关能跟得上他。
我不想说,他是为了炒作流量,当然他最近确实有了一个新节目,新人要出头可以去砸西门子,但已经是老前辈了,还这么搞,是不是有点不合适,当然这是猜测。
很多时候,很多事情:
都是舆论的陷阱。
大家不用急着下结论,还是那句话,留给时间吧。
就这样。
搞了一件大事。
国务院在全国划了10个地方,同时搞了一件大事,很多人表示看不懂:
其实不止意义重大,而且要动各方很多利益。
可以继续阅读:。
10个朋友读过 趋势
500个点赞 局势
阅读10万+ 深度
信誉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